聽聞土城彈藥庫已有一段時間,印象中它位於金城路附近,自1950年代起,被國軍封印將近60年。這裡是以前國軍的軍火倉庫,隸屬於國防部,乍聽「彈藥庫」一詞,想像中是個很大的倉庫;在2007年國軍搬遷前,這裡受到嚴格的軍事管制。
久聞這裡生態豐富,是土城的天然綠寶石,周日下午,跟Ryan兩人在小野昄喝過下午茶後,一時心血來潮,便跨上機車探險去。
用Google定位所查出的路線,是從明德路一帶進入,實際走了一遍,兩旁都是小型鐵皮工廠,路的盡頭是死路,絲毫看不出有彈藥庫的跡象。
後來,誤打誤撞,為了尋找彈藥庫產銷合作中心,從土城站往山的方向騎去,穿過北二高下方的涵洞,竟意外的找到了土城彈藥庫。這處還掛著「軍事管制區」牌子的崗哨,就是先前進出彈藥庫的門戶,據說國軍當年還駐在時,來往的人車都要停下接受盤查,連住在裡頭的居民也不例外。但也因此,低密度開發使得當年彈藥庫內的生態保持得相當好,被稱為是土城之肺。
既然發現了彈藥庫的入口,抱持著興奮及期待的心情,悠悠閒閒的沿著馬路騎了進去。
原來,這裡別有洞天。所謂的「彈藥庫」不僅是一個大倉庫,而是一片面積高達96公頃的「彈藥庫園區」。96公頃有多大?大安森林公園約為26公頃,所以整個土城彈藥庫的面積是3.69個大安森林公園這麼大。
沿著和平路亂亂騎,到處可見各式不同的彈藥庫錯落,有的曾經儲存子彈、有的曾經儲存砲彈。這些大量的軍火,就在這遺世獨立的一方世界裡走過一甲子,直到2006年汐止彈藥庫爆炸,國軍的彈藥庫才正式宣告撤出住宅區。
眼前所見,是一片荒煙蔓草,廢棄的彈藥庫大門深鎖,一旁有民宅,也有鐵皮工廠。一幅很衝突的街景,就在埤塘里這裡展開。
這裡的地景地貌,人文風景,在在都讓我跟「生態豐富」、「土城之肺」聯想不起來。這裡雖然有股荒涼僻靜的美,但帶給我感受更多的是開始雜亂開發的憂愁。
解除軍事管制後的土城彈藥庫,面臨了土地規劃的問題,在都市發展與生態保育間擺盪,存在著許多需要長期溝通與思考的課題。有聽說這裡要蓋房子、有聽說要把現在的土城看守所遷來這裡;但當這些大量涵養水土的樹木都被砍掉,長期發展於此的生態鏈滅絕而衝擊到居民時,人們才會體悟到錢不能吃。
兩個沒事的人,在回暖的午後繼續晃阿晃,巧遇彈藥庫裡很有名的「劉老師自然教室」。
這裡主要種植洛神花,剛好今天有團體在辦親子自然體驗活動,很熱鬧,從大人小孩的笑容中,可看出劉老師的用心。
在往上走,是一大片馬術場,裡頭有人在騎馬。在蓋馬術場之前,這一大片土地是什麼呢?馬術場感覺上也是一種低密度的開發,要是在這裡看到水泥大樓怪獸我可能會崩潰。沒想到小小的土城,竟藏有這些好玩有趣的事物。
一個下午,在土城彈藥庫裡閒閒沒事的晃了快兩個小時。可惜的是,我沒能目睹她最美麗的曾經,希望都市開發的腦筋不要動到這片美麗的處女地上,畢竟,我們現在缺的不是建築,是自然生態與綠地。